首页 > 国内焦点 > 正文

每日资讯20170324【任瞳/兴业证券定量研究】(3)

2017-03-24 编辑:

  去年,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傍上了银行及保险公司这片资金丛林。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共成立新基金1151只,而机构定制类产品(俗称“委外基金”)达到了587只,占比达51%。数量急剧膨胀的背后,是委外资金的乱象。由于各家基金公司争吃这块肥肉,公募基金已慢慢沦为银行等机构的通道,通道业务使得基金公司利润一薄再薄,也给基金流动性带来严峻考验。《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近日证监会向公募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了发机构监管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明确机构定制基金相关监管要求,去年以来风风火火的委外定制基金也将迎来严格监管。

  新发基金中委外基金过半

  据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公募行业2016年全年共成立新基金1151只,其中机构定制类产品为587只,占比51%,从规模方面看,1151只新基金首募规模为1.08万亿份,而机构定制基金首募规模为4931亿份,占比46%。《金证券》记者获悉,在近5000万亿份的委外基金中,银行及保险系基金公司旗下的委外基金占据七成左右。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是委外定制产品大爆发的一年。银行、保险等机构需要通道进行资金配置,以使资产增值,而基金公司需要资金扩充公司规模,双方一拍即合,迎来了委外基金的春天。而银行或保险系由于同一大股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银行系或保险系基金公司的委外做的多些,也在情理之中。

  委外基金将“急刹车”

  在委外定制基金逐渐沦为银行等机构资产配置的业务通道之时,3月17日,监管层一纸《通报》,对委外基金做出严格规范。

  《通报》文件中对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超50%的新基金做出相关规定。《通报》称,“符合上述条件的基金产品,应采用封闭式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其中,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同时,单一持有份额超50%的新基金需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此外,管理人需承诺,拥有完全独立的投资决策权,不受特定投资者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这一要求,成为限制委外定制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张的最严杠杠。也就是说,成立发起式基金需要基金公司自掏腰包认购基金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表示,各家基金公司的资金都是有限的,而通过多家银行拼单来满足基金持有份额低于50%的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十分困难,采用发起式基金意味着委外定制基金的过往发展方式将无法继续。

  委外基金或将有明确标识

  《通报》中不但对于未成立的委外基金作出了规范,对于已经成立的委外机构定制基金也做出了约束。《通报》要求,存续的委外机构定制基金产品不可以继续接受此单一投资者的申购,其他老基金也要努力满足单一持有人不可以超过50%的要求。新规还要求,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者超过20%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基金定期报告中及时披露投资者的类别、报告期末持有份额及占比、报告期内持有份额变化情况及产品的特有风险。

  王群航向《金证券》记者透露,以后委外基金或都将打上明确标识,能让投资者一眼就分辨出哪只基金属于委外基金,哪只不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委外基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在投资时,能清晰识别也是一种保护。”王群航表示,从长远影响的角度来看,此次《通报》是为未来即将登场的公募FOF做好铺垫。

  他认为,公募FOF管理人作为金主,或会影响到标的基金的投资行为以及相关的公平交易、投资者利益,如果标的基金是委外产品,将不利于基金公司对投资标的的选择与运作,更不利于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

  定增基金折价规模双受限 做好价值投资将是发力点

  2017-03-23 02:53:58 中国证券报

  再融资新规下,定增市场首当其冲遇到的问题是项目供给的收缩以及折价空间缩小,这使得定增基金的投资难度加大。业内人士表示,定增投资将彻底从“折价套利时代”进入“精细化主动管理时代”。

  折价和规模双双受限

  再融资政策对于定增基金的一大影响在于,发行定价方式变为市价发行,三年期定增取消锁价发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将使得定增项目尤其是三年期定增项目的折价优势不复存在,吸引力大打折扣。

  据统计,2月以来已公告的竞价定增发行的公司中,发行价相对报价前收盘价平均折价率约为98.42%。

  与此同时,随着新规威力持续显现,已有多宗项目对定增预案的关键要素进行了修改,或为调整定价基准日,或为下调募资额。更有多宗项目因为政策环境的变化,选择主动叫停。这也使得定增市场的预期供给规模显著下行。对于此前已经成立的定增基金而言,意味着可投标的减少。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年期定增大概率将淡出市场,而一年期定增市场的竞争格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洗牌重新找到平衡。财通基金总经理王家俊表示,定价基准日变更主要影响的是竞价“底价”,防止巨额的套利,新规意在挤出“折扣”水分。事实上,近两年定增竞价市场化程度已非常高,2016年一年期定增项目的平均折扣率水平约9%,市场已经走在政策前面。与此同时,新规将推动再融资市场回归价值,走向理性,一批跟风进入定增市场的中小投资机构将逐步退场,供求格局可能找到新的平衡点。

  对于供给受限的问题,王家俊认为,从短期来看,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一年期竞价类定增2016年发行约6000亿元,目前已过发审委尚未实施的约2800亿元(140余家),未过会已被证监会受理的约4400亿元(200余家),未过会的按50%过会计算,存量合计约有240余家5000亿元规模,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年期定增项目供给依旧充足。从中期来看,三年期定增因无法提前锁价,低折扣定增套利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三年期定增大概率要淡出市场。从长期来看,新近连续发行的“小微”IPO中的一批优质上市公司开始进入再融资需求的集中释放期(18个月的政策间隔+平均6个月左右的在会审核期)。眼下看似汹涌的IPO项目,正是未来再融资之源。

  对于部分处于存续期的定增基金而言,面临不小压力。有个别定增基金由于仓位较轻,而当前参与定增项目的投资难度显著加大,处境着实尴尬。

  α收益策略将受青睐

  在新规环境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的定增投资策略会发生变化,投资机构应该从获取折价率收益转为深耕基本面做好价值投资,以主动管理为主,定增投资策略将更加丰富、多元。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