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焦点 > 正文

专访中远海运董事长:重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2017-03-28 编辑:

  去年2月,由中国远洋、中国海运两大集团重组而来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上海宣告成立,成为全球第一大综合航运企业集团。这也被称为“史上最难的企业重组”。

  重组一年多来,在国际航运市场依然极度低迷的不利形势下,新集团在2016年实现了160亿元的利润,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目标。特别是在协同效应方面,2016年实现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8.77%,改革成效显现。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重组路径有哪些经验?如何实现1+1>2的重组效果?还面临着哪些难题?下一步如何深化重组?带着这些问题,博鳌论坛期间,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

专访中远海运董事长:重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1+1”

  第一财经: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战略重组已经一年多,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许立荣:重组整合不能是简单的“1+1”合并,做成“大中远”或是“大中海”,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作为一条主线,以深度创新求最大改革红利。

  重组之后,新集团从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全球公司的维度,确立了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的发展愿景,制定了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服务以及“互联网+”等“6+1”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一年多来,中远海运坚持“深改”“快改”,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完成了七个核心业务板块和海外业务的整合重组,完成了集团总部、集装箱、散货、能源、港口、金融、物流、装备制造、海外网络和中远海控等10项重大改革重组项目,打造了集装箱运输、码头经营、航运金融、油气运输四大上市平台。协同效应不断发挥,企业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改革重组,中远海运集团的规模实力、综合优势和国际影响显著增强。新集团实现了综合运力、干散货船队、油轮船队和杂货特种船队经营规模的“四个世界第一”,以及码头经营、集装箱租赁、集装箱船队、燃油供应、船舶代理、海工制造规模等的“六个世界前列”。主要业务板块的深度整合,协同效应效益迅速体现。

  第一财经: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曾说,央企重组要防止“貌合心不合”。您对此有何看法?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重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其他央企借鉴?

  许立荣:原中远、中海两大航运央企资产庞大、人员众多、全球经营、业务复杂,但仅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新集团的平稳快速组建,又利用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主要业务板块的深度整合,并逐步释放改革红利,实现了1+1>2的效果。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体会:

  强化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症结问题。改革重组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着眼于企业发展长远和根本,直面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和症结问题。

  确保重组符合集团长远发展利益,以客户为中心,筑牢市场基础。在主要业务板块重组上,没有采取简单的吸收式合并,而是采取“拆开来、合起来”深度融合式的整合。比如对两大集团四家上市公司的重组,确定了集装箱运输、码头经营、航运金融、油气运输四大上市平台,特别是将原来作为集装箱运输上市公司的中海集运创新打造为作为航运金融平台的上市公司,并通过大规模的资产置换来实现,最终形成了涉及74项交易、600多亿资产、3.8万名员工的被称为“史上最复杂交易”的上市公司整合方案,虽然大幅增加了交易难度和重组工作量,但对新集团的战略落地却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也为新集团未来发展铸就了坚实基础。

  此外,任何并购重组,打破企业文化差异、融合团队都是焦点、难点问题。文化融合先行,为改革重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加减乘除”深化改革

  第一财经:重组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和挑战?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许立荣:下一步深化改革、重组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产业布局当中,通过“加减乘除”,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打好改革重组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战。

  所谓“加”,就是要瞄准核心产业做“加法”。对于核心产业和重点业务,或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或有很高的投资回报,或有很好的发展潜力的,我们坚持大力发展。我们将聚焦航运、港口、物流、金融四大优先发展产业集群,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所谓“减”,就是要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按照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对于非核心产业,对我们未来发展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的产业去产能。同时,还要继续压减管理层级,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所谓“乘”,就是瞄准产业链协同做“乘法”。通过加强产业链协同,发挥“1+1>2”的乘数效应,让我们的工作效率递增、经济效益递增、市场竞争力递增。通过内部协同,使其效益达到“乘数放大”的效果。

  所谓“除”,就是瞄准结构优化做“除法”。在密切关注“分母”的同时重点抓好“分子”。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当前将着重做好两道“除法题”:一是提高非周期性资产比重;二是要提质增效。

  第一财经:中远海运在“瘦身健体”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立荣:中远海运集团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资委5家“压减”试点单位之一,集团利用重组整合的有利条件,将整合同类型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优化业务结构与“压减”工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了“压缩法人层级至5级、管理层级至4级、消减法人公司20%”的工作目标。通过努力,目前已清理关闭231家法人单位,占拟关闭法人数量的67.9%,管理层级已压减为4级,从工作进度和成效看,集团的“压减”工作走在了央企前列,被国资委评为“压减”先进典型。

  同时,集团积极推进船队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自重组以来,中远海运积极推动老旧运力拆解,同时加大造新力度,加快船队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集团船队结构向低成本、高技术、重环保、更经济的方向优化,为提升船队和企业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专访中远海运董事长:重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一带一路”机遇

  第一财经:在国际海运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重组后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何应对之策?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许立荣:当前,航运市场仍然没有走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程度最深的低谷,市场参与方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发展、甚至生存的压力。


大家都爱看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