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新闻 > 正文

中国歼20战斗机接近量产 中俄签署苏35合同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4)

2016-08-07未知 编辑:新闻百事网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苏-30MKK

  相比机体结构与发动机, 苏35的雷达系统“陷阱”更大。目前苏35装备的是“雪豹”E型机载相控阵雷达,尽管俄媒宣称该雷达探测距离达400千米,能同时跟踪30个目标,同时引导8枚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攻击目标。但这些数据相比T50战机装备的PAK-FA SH121型雷达均为减半。

  更为重要的是, 目前俄罗斯的有源机载相控阵雷达技术尚未量产,这就意味着,至少苏35已装备的“雪豹”E型雷达仍为陈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这种技术水平相比已开始尝试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B战机也是相当巨大的,就更不要想配备在歼20战机上了(从歼20最新的试飞图片中的机头细节来看,歼20战机的雷达系统已经基本定型)。

  有鉴于此,即便不能说苏35毫无是处,但其对中国的价值远没有俄媒渲染的那么大。俄罗斯这么做,很可能是因本国第五代战机研发受阻,而期望以出口苏35来拖慢中国歼20战机的研发。

  按照目前不少俄国人的惯性思维,中国在获得一款俄制新型装备之后,必将处心积虑的进行仿制,而自己将仿制门槛设得越高,就越显得仿制的价值越大。但实际上从歼10的研发与歼11系列战机的改进开始,中国战机就已开始具备越来越鲜明的本国特色。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歼11

  着眼于现阶段的歼20战机的研发, 中国已基本确定、完成了机体结构、机载雷达、航电系统、武器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尽管动力系统的研发相对滞后,但也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此时如果真的如俄罗斯想象的那样,中国引进并积极仿制了苏35战机,或至少将苏35战机的部分技术整合到歼11机队上的话,表面上看,确实可以提升目前仍作为主力的第四代战机机队的整体技术实力。

  但实际的情况却可能是,苏35战机并不先进的机载技术的注入,有可能干扰中国原有的技术研发近程,拖慢整体技术发展,同时中俄两国也将因此陷入漫长、纠结的知识产权谈判。同时为此额外支出的研发费用、赔偿金以及研发时间,都可能会影响到歼20战机的研发、服役进度,而这或许才是俄罗斯真正期望看到的。


大家都爱看
美官员:中国歼10战机东海上空拦截美EP-3侦察机 两机相距尽91米美官员:中国歼10战机东海上空拦截美EP-3侦察机 两机相距尽91米 “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接近尾声 美日印准航母军演剑指何方?“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接近尾声 美日印准航母军演剑指何方?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