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女装 > 正文

可以亲热绝不亲嘴,中年人为何不再接吻?

2025-07-16 编辑:网络

偶然看到一个新闻,7月6日居然是“世界接吻日”,还有这么个节日,看来还是我孤陋寡闻了。

惊讶之余,陷入了沉思…好像就年轻谈恋爱的时候,感情比较热烈,会把接吻当做亲密关系的一种体现,情到浓时会很自然的亲上去…那时候眼里的那个人,是你很喜欢的那个人,只有爱,没有嫌弃。

你还记得上一次跟爱人接吻是什么时候吗?

与身边已婚朋友聊过后,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多数中年夫妻已经很久没有接吻了。无论是因为羞于表达,还是情感逐渐淡漠。接吻,这个曾象征激情与亲密的行为,正悄然从中年人的婚姻中退场。

1、从「爱人」到「室友」:亲密关系的异化

结婚多年后,夫妻间的称呼往往会发生微妙变化。不知何时起,“老公”“老婆”变成了“队友”“搭子”,甚至直接叫“喂”。

心理学研究指出,称呼的转变背后是情感期待的降低——当人们不再渴望从伴侣身上获得情绪支持,转而关注对方在家庭中的功能性价值(比如赚钱、育儿、家务分工),亲密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这种情感降温并非突然发生。大量研究表明,45岁是夫妻互动减少的关键节点。随着晚婚成为常态(中国多数省份平均初婚年龄已达28-30岁),结婚15年后,婚姻普遍进入平淡期。曾经的耳鬓厮磨被柴米油盐取代,甚至出现分房睡、经济AA制等现象。

更讽刺的是,当中年人在公共场所接吻时,旁人往往第一反应是“出轨了”——大众似乎默认“老夫老妻不该有激情”。

2、文化基因里的含蓄:接吻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接吻并非人类普遍行为。全球约10%的人因文化、宗教等因素从未接过吻,比如苏丹人认为接吻会偷走灵魂,因纽特人用碰鼻礼替代。

在中国,尽管汉代画像石和明清小说中早有接吻记载,但传统上它始终被视为性行为的一部分,极少作为独立的情感表达。

直到近代西方文化渗透,接吻才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但东亚文化的含蓄性依然影响深远。

日本综艺节目调查显示,超半数年轻男性从未接过吻;中国中年夫妻即便有亲密行为,也更倾向于“可以亲热,绝不亲嘴”。这种“亲密但不亲昵”的模式,本质上是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的产物。

3、当亲吻变成奢侈品:亲密关系的危机信号

接吻的消失,往往是婚姻深层问题的表象。研究发现,中年夫妻无性婚姻比例高达33%,而无性婚姻中80%伴随情感疏离。

心理学将这种状态称为“情感淡漠”,表现为对伴侣缺乏兴趣、沟通减少、甚至出现冷暴力。

从生理角度看,接吻能带来诸多益处:

健康层面:促进唾液分泌(含抗菌成分)、锻炼面部肌肉、降低血压;

心理层面:释放多巴胺和催产素,缓解压力、增强信任;

情感层面:重建身体记忆,唤醒恋爱时的“触电”感觉。

但现实中,许多夫妻因口腔异味、睡眠习惯差异、工作压力等原因主动回避亲密接触。更严重的是,当接吻被彻底工具化(比如仅作为性前戏),情感连接的纽带就彻底断裂了。

4、重燃爱火:如何找回消失的吻?

亲密感的消退不可逆吗?当然不是。以下几个方法或许能帮你重建连接:

① 打破心理隔阂,从「搭子」变回「爱人」

制造仪式感:每周固定一个“无手机之夜”,聊聊工作外的话题;

主动示好:睡前一个拥抱、早起一个早安吻,用小动作传递关心;

重塑形象:偶尔换个发型、穿件新睡衣,让对方重新发现你的魅力。

② 用「五感疗法」激活身体记忆

视觉:将卧室灯光换成暖黄色,营造柔和氛围;

嗅觉:使用对方喜欢的香水或香薰,气味能直接唤醒情感记忆;

触觉:尝试丝质床品或按摩,让身体重新适应亲密接触。

③ 把接吻从「任务」变成「礼物」

不必强求法式热吻,从简单的嘴唇轻触开始。研究表明,每天早晨一个吻能使婚姻满意度提升20%,甚至增加收入(因为心情好更高效)。关键是要让接吻回归情感本质——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表达“我依然在乎你”。

④ 共同成长,重建精神共鸣

培养共同爱好:一起学烘焙、徒步或跳舞,在协作中找回默契;

深度沟通:尝试“非暴力沟通”,用“我感到……因为……”句式表达需求,避免指责;

接纳变化:婚姻不同阶段有不同形态,激情会消退,但亲密感可以通过陪伴和理解重新建立。

有人说“中年夫妻亲一口,噩梦得做好几宿”,但真相或许是:当我们习惯了“搭子式婚姻”,反而忘记了亲密本应是生活的必需品。接吻的消失,本质是情感流动的停滞。

从今天起,试着给爱人一个拥抱、一个吻,不必惊天动地,只需让对方感受到:“在柴米油盐之外,你依然是我最重要的人。”毕竟,婚姻最好的状态,不是永不争吵,而是在平淡日子里,依然愿意为彼此弯腰。


大家都爱看
杨幂黑裙亮相,时尚穿搭和她的独特气质诠释什么叫高级杨幂黑裙亮相,时尚穿搭和她的独特气质诠释什么叫高级 秦岚高定金裙搭配飘逸长发,46 岁演绎时尚与气质双重盛宴秦岚高定金裙搭配飘逸长发,46 岁演绎时尚与气质双重盛宴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