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不成立,“互联网手机”还真的存在吗?(2)
2017-05-28 编辑:
而现在最活跃的荣耀,虽然如今销量不错,但是对于华为来说,随着小米的没落,其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存在的战略意义已经不复存在,反而是其品牌的存在还可能对华为的品牌有潜在的稀释作用,这对于华为也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因为,短期来看,这个品牌经营几年有一定的品牌价值,能够支撑起一定的销量,但从长期来看,互联网手机品牌终究带不来更高的利润,最终必然会遇到像联想那样二选一的难题。
“互联网手机”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既然“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和商业模式都不成立,那么下一步这些厂商到底该何去何从?
在我看来,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忘掉自己的互联网出身,无论是从互联网公司起家,还是曾借助互联网渠道大卖特卖,在当前的行业现实面前,必须首先要清楚自己首先是一家手机厂商,既然是手机厂商那么久就必须老老实实的按照手机行业能够行得通的商业模式去玩。
第一就是必须每一部手机都赚钱,这是所有实体公司存在下去的共通的商业逻辑,因为实体厂商不同于原来互联网公司的低成本经营,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渠道销售和品牌营销,每个环节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所以赚钱是第一要义。实际上,做机十几年的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在2015年发布金立m5时就表表示对于互联网手机商业模式看不懂,并表示一定要赚钱,绝对会把手机亏本卖,这正是基于其对手机行业十几年的观察和判断。
第二是必须卖出高单价,高单价就代表了有更多的利润。这也是手机行业存在十几年的唯一商业基础。比如美图手机就是以一家互联网公司为背景做出的手机,但是借助于其强大的品牌,其一开始就没有走“平民”路线,而是瞄准更具消费能力的时尚人群。而正是如此,才使得手机成为了美图的最赚钱的业务,而不是亏损的业务。
总体来看,“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已经名存实亡,也可以说作为一个供厂商炒作和营销的概念,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而现在手机行业只存在两个品类,一是智能手机,二是正在渐渐消失的功能手机。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